附录:

  1.

  这几天因为等候胡世桢来,买了两种武侠小说,预备送给他。自己看看亦很出神,且把陈世骧引诱得亦入迷了。他对于武侠小说的知识,只停留在“彭公案”、“施公案”阶段;但是近年来香港所出的武侠小说,其结构文字人物描写等已可与Dumas的Three

  Musketeers,Monte Cristo等相颉颃。……有个名叫做金庸(笔名)的,以“书剑恩仇录”一书成名,该书写乾隆皇帝(据传说,他是汉人,海宁陈阁老的儿子)和陈家洛(乾隆的half-brother,的帮会的领袖)的斗争,很是紧张动人。后写“碧血剑”(李自成)与“射雕英雄传”(成吉思汗)(南宋末年,元、金、宋的斗争)都极好。书中毫无马列思想,还是提倡忠孝节义那一套,侠客当然都是爱国的。他的小说在东南亚各地(如越南、泰国、印尼……等)的中文报上都翻印……最奇怪的是台湾人亦等著看香港的武侠小说,其情形犹如当年Boston的人等英国来船,看Dickons小说也。……这几年来,要讲小说的倾向,读者顶多的是武侠小说,Serious

  fiction分明已进入极低潮。武侠小说其实很难写,尤其像我这样从小看武侠小说的读者,一切tricks都了然于胸;要使我看来觉得紧张,是不容易的。……台湾出的武侠小说没有一本是好的;香港有一、二流的,台湾只有三、四流的而已,人才凋零,不亦怪哉?……

  我很希望你能继续花几年功夫,写一本中国旧小说的研究。关于这类的研究,好书是如此之少,真中国学者之耻也。Scholarship其实不难,别人已经做的工作,拿来整理一番,亦够用了。我在班上已讨论过“三国”“小浒”和“西游记”。这三部书我最佩服还是“三国”,作者对于三国大势真有个clear

  vision。“水浒”的最大功臣是金圣叹,没有金圣叹,水浒(不论100回的或是120回)是部很weak的书。金圣叹硬派宋江做奸雄,删去许多无聊的诗词,(使naration紧凑生动),且删去后部的无聊故事,(征辽,征方腊等的描写,其实比“薛家将”之类高明得并不多),使“水浒”勉强有了一个结构,其实“水浒”作者的world

  vision是很狭小的。“西游记”作者的imagination是够高的了,如唐僧怕被人吃,但后来也不免repeat

  himself。……“西游记”里的symbolism还没有人好好研究,如唐僧怕被人吃,而孙行者最喜欢被人吃,加上老君的炼丹炉,以及能吸人进去的瓶和葫芦等;这些symbols可能有其意义。明末有董说者,即在火焰山之后,补写若干回,成“西游补”一书。孙悟空给罗煞女吃下两次,出来后神魂颠倒,那就是“西游补”的故事。“金瓶梅”我总认为是部很dull的书,(so

  is

  “儒林外史”,)但是它对于过年、过节,赏花吃洒等的详细描写,可能给曹雪芹很大的启发。“红楼梦”本身可说的话最多;这里有一点可说;“水浒”里的英雄和孙悟空都是rebels,但是最澈底的rebel还是贾宝玉。买宝玉非但是总结中国旧小说的rebel

  tradition,而且也是一切才子佳人小说的发展顶点。Loslie

  Fiedler的新书,大约很精彩,不知你已看过没有。关于中国旧小说,这类的书,有好几本可写。

  柏克莱  一九六0 四月十三日

  取材于:页237~238,夏济安对中国俗文学的看法,书名:爱情.社会.小说,著者:夏志清,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,中华民国68年5月6曰6版.

  2.

  林以亮:那么我要讲一个故事了。我有一个好朋友,夏济安,不幸在美国病故了。他也非常喜欢看武侠小说。在你写武侠小说之前,他跟我说过,说武侠小说这门东西,大有可为,因为从来没有人好好写过。他说,将来要是实在没有其他办法,他一定想法子写武侠小说。后来,在台湾忽然有人给他看了你的“射雕英雄传”,他就写封信跟我说:“真命天子已经出现,我只好到扶余国去了。”(众大笑)后来他就到美国去了。所以,站在这个立场,不管你个人以为你自己写小说怎么样,我们就谈一般的武侠小说吧,你以为,武侠小说,作为娱乐性小说也好,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也好,它本身的前途怎么样?

  金庸:夏济安先生,一直是我的神交了。上次陈世骧教授从日本路经香港,辗转约我吃饭,讲到夏济安先生很推崇我的作品,所以特别要见见我,告诉我这件事情。可是很可惜总是没有机会见到夏先生一次,甚至连通讯也没有机会。夏先生本来选了一张圣诞咭,想送给我的,因为我在“天龙八部”里有四大恶人,三个男的,一个女的,他就选了一张上面有三个博士去见圣母的圣诞咭,那三个博士画得极难看,他就叫他们做四大恶人。他写好了,后来不知怎样却没有寄出,所以我很遗憾连他一个字也没有收到。夏先生陈先生本来是研究文学的人,他们对我不像样的作品看重了,我觉得很光荣,同时也很不好意思。武侠小说本身在传统上一直都是娱乐性的,到现在为止好像也没什么有重大价值的作品出现。

  取材于:金庸访问记,时间,1969年香港8月22日下午9时至10时,地点:香港大坑道金庸的书房,林以亮策划,陆离纪录,翁灵文摄影,页48~50,诸子百家看金庸,第三辑,台北远景出版社出版,民国74年5月初版.

  3.“……带你到图书馆,也没有什么看的.阅报室还倒有两三份中文报纸和杂志.中文书可说绝无仅有.前几年这里请了一位香港来的目录员,本希望他会买些中文书,经费虽然没有,三四百元一年总拿得出的,谁料这大浑蛋,把这些辛苦争来的钱全买武侠小说.这个城住的几十家中国人,闻风掩至,闹到要排期预约,破了中文书在这图书馆的所有借出纪录.几十本书借来借去,弄得破烂不堪,后来再在香港订购一批,精装烫金字,真够排场.”

  “不过,说良心话,我嘴里虽骂他浑蛋,心里也感谢他.我对武侠小说的兴趣,也是因他这几套精装书开始的.然后由我传给太太……”

  “怒我插嘴,残兄,你看谁写的?”

  “金庸.”

  “那英雄所见略同.那么我问你,金庸的小说跟你昨天晚上你叫我看的本那本小说,价值谁高谁低?”

  “这几句话,我暂时没有资格说.不是对你说过么,那本书我只翻了几页.不过金庸早期的几部小说-后来就不成了-它的价值,我现在就可以肯定.”

  “这几本书的价值,不是严肃的文学价值,因为作者受了大众传播工具的报纸和读者趣味限制,即使有志写文艺武侠小说,也无法施展抱负.但作者的文学修养,真是时下一流.我且问你,东邪、西毒、南帝、北丐、中神通,为什么后者在书开始时就以‘故人’姿态出现?”

  徐侃如习惯地用右手抹一抹嘴巴,说:“那是为了技术处理问题呀.他武功最好,而其他四个人武功相等,有中神通存在一天,就没好戏瞧了.”

  “说对了一半,”二残说:“这一种处理方法,别的一流小说作者也许会想到,可是金庸避而不写中神通,有一个非常高明的理由.”

  “谨就教.”

  “简单,写坏人容易,写好人难.我再问你,这四大帮主之中,最令你难忘的是那一位?”

  “东邪和西毒.”

  “你看,我没说错吧?另外一个问题,郭靖和杨过,你喜欢那一位?”

  “那还用问,当然是杨过.郭靖是好人,可是既愚又迂,历万劫而不死,全靠运气.”

  “那不错,但金庸写郭靖,确化了一番心血.郭靖是个大好人,也不笨,金庸熟读西洋文学,我相信他曾碰到当年杜斯却也夫斯基写‘白痴’时的相同问题:怎样把一个好人写好而又令读者相信呢?杜氏想来想去,觉得只有耶苏基督是个完人.他是完人,因为他是神,他的好人好事当然为人置信.

  “文学史上另外一个写得极为成功的好人是唐吉诃德.可是,作者为了令他取信于人,不能不把他写成一个走火入魔的书呆子.”

  “金庸写的郭靖,处处能绝处逢生,一来当然是由于郭靖宅心慈祥,得神人帮助-这是中国人绝对接受的观念.二来是他得黄蓉之助.郭靖忠厚而黄蓉狡猾.两个人碰在一起,真是天造地设.”

  “那么杨过呢?”

  “杨过是郭靖的另一面,但写得比郭靖更成功.”

  “哦?”

  “你别装蒜,你是女人,你爱那一个?”

  “对,我也会嫁杨过,郭靖这土包子不风情,跟他说风趣话要说两遍才听懂.但杨过这小子也不简单,不好惹.学你老大说话,是‘坏人’.”

  “这是金庸比一般的消闲小说高几级的地方.他的人物,不是凭一般善恶标准所能衡量的.前面不是说过么,郭靖是好人,因为他是‘笨’,杨过呢,你不能说他是坏人,他在某些程度相似李莫愁,愤世嫉俗而已.妙的地方.是金庸给他安排了跟师父小龙女结婚.小龙女武功虽高,心计却幼稚得像个小孩,是黄蓉的另一面.杨过跟她相处,自然受她影响.她后来之变成‘好人’,也是经过作者苦心安排的.而且,最见金庸胆色过人之处,是让杨过为一个几乎不会武功的女孩子断了臂.普通武侠小说作家,一定不忍下手.就是下了手,一定受读者压力,让他的臂接驳起来.

  “壮士断了臂,读者会原谅他的性情乖张,是不是?”

  徐侃如听得入神,叹口气说:“老兄说得头头是道,怎么不写篇论文?”

  取材于二残游记.四季版

返回首页